時光幻境:電影場景的「超日常」(Daily+)

文/孫松榮_還有什麼能比日常更來得庸常與百無聊賴的呢?以「超日常」(Daily+)作為論題,加劇了展題的弔詭與張力。日常,看似無事發生,實則無時無刻皆超凡、皆無常。越日常越不凡。 ...

準日常空間群組間的動態關係模型 ──試探討臺藝大2018雙年展「超日常」策展思維與操作

文/黃海鳴_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除了校內的有章藝術博物館之外,還包含由鄰近校園老舊淘汰教師宿舍、眷村所改建轉用的「九單藝術實踐空間」與「北區藝術聚落」兩個藝術展演空間;這三個不同屬性的空間整體搭配出了一個絕妙的藝術實驗實踐場域。 ...

「超日常」的展覽實踐—訪談策展人張君懿(下)

這也是我在策展機制中試圖推進的部分,讓藝術家的參展和做作品這件事共同生成,甚至成為藝術創作另一個向度開啟的契機 ...

可玩無止境躲迷藏的腔腸甬道——閱讀「超日常Daily+」_張韻婷

文/張韻婷_以展場空間為主軸書寫而成的「小說」、以小說為創作發想參照的「作品」,在互為文本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開啟一種介於作品、文本以及場所之間的互滲關係,而形成了「展場—小說—作品」交織而成的動態迴圈。 ...

「超日常」的展覽實踐—訪談策展人張君懿(上)

我希望這部沿著展場書寫而成的小說,可在作品與作品之間製造出某種隱形的聯動關係,而慢慢開展出一個介於展場空間、小說文本、藝術作品這三者之間的網絡。 ...

「超日常」:未定義的策展美學演進

文/ 嚴瀟瀟__策展人張君懿實踐的是一種打破當代藝術策展人權力中心之窠臼的替代策略,在這種策略之下,策展人與藝術家、乃至展覽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都被納入一個「共生協作」的遊戲規則中 ...

《超日常》,從《翻牆者》打開的時間副本

文/陳文瑤_空間催生了字,字又派生為空間的想像,《翻牆者》在策展操作下作為啟動展覽的角色,讓我們不免思索《超日常》這些當代藝術作品與小說之間存在何種程度的影響或援引? ...

駱以軍訪談全文

我們習慣的小說,本來應該是一個電波,君懿卻是以幾種不同形式讓故事變成一個奇妙的型態,故事變成是一個奇妙的停止 ...

「超日常」:一躍即是另一處幽冥次元

文 / 黃湯姆__文學作品與各媒材的當代藝術作品間,既如蜘蛛巢寨般蜿蜒連結,亦如小說本身層層套疊,但一躍即是另一處幽冥次元迢遙宇宙 ...

超日常:日常的疊加技術

文 / 洪苟__藝術是一種之於日常的「多餘」技術,它確實是樸素日常原先所沒有或不需要的東西,但正因為這一種之於日常的「多餘」技術的存在,才能讓樸素日常獲得理解 ...

超日常:超越日常,返回日常

文/陳彥伯_我們彷彿暫時超越了日常,汲取了一些新的視角與靈感,並帶著這些領悟再度返回日常,於是對這個我們名之為「日常」、再熟悉也不過的存在,有了不同於以往的覺知與洞察。 ...

「超日常」:場所的習題

文/盧思諭_ 以小說敘事為起點,現實的北區藝術聚落陷入了虛構的維度,成為創作者非得翻牆而出的想像框架。這是一種逼近的手段,參展的藝術家必須面對它、橫越它,或者試圖擺脫它。 ...

策展與創作的共生——藝術家-策展人張君懿談「超日常」的策展實踐

採訪.撰文/蔣嘉惠(轉載自 《藝術家》2019年3月526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