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顧:謝佑承、鄭亭亭、周能安

◈ 「日常與藝術實踐」

時    間|2018年12月16日(日)13:00-15:00

與談者|謝佑承、鄭亭亭、周能安(藝術家)


來自本次雙年展串連單位新樂園、福利社以及鳳甲美術館的周能安、謝佑承、鄭亭亭三位新生代藝術家,在「日常與藝術實踐」論壇中分享自身的創作觀。戲劇系出身、目前擔任新樂園藝術空間副總監周能安,雜耍、占卜與茶道的訓練,組合成為他的獨特日常。其創作涵蓋了儀式性的行為表演、東方文化的身體,以及墨線繪畫等多重實驗。他從每日進行的占卜行為中,點出其中對過去、現在及未來交互對話的概念,如同他自我陳述的創作觀,是以新舊狀態的並陳對照與創造。他的創作從2013年在白紙上的毛筆線繪,進而從線條的曲折間,留意到自己所擁有的身體,並發展出具時間性與重複感的行為作品。 

藝術家周能安

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所、正於福利社舉辦個展的謝佑承,坦言一直對戲劇系有憧憬,也在作品中顯現了物件的劇場感。對於「什麼是準備好被觀賞的完成狀態」一直相當著迷,並從自己常接觸的佈展工作獲得靈感,運用螢光顏料呈現事物在抽離了敘事、卻又隱含著等待被敘事的過渡階段。《為準備所做的準備 》、《空白屏幕 》、《沒事》等作品,在形式上呈現物件平凡的一面,卻又掌握了內涵被扭曲的怪異狀態。

藝術家謝佑承

藝術家鄭亭亭

現正於鳳甲美術館「國際台灣錄像藝術展-離線瀏覽」展出的鄭亭亭認為,藝術家的作品通常很難與藝術家的日常生活做切割,從她自己在首爾駐村的作品《哭泣的蝦貝》中,顯現出自我的身份認同與生活經歷的影響,且誠實地以自身視角來討論議題。國家、種族、移民與文化,形成了鄭亭亭創作的探討主題,也緊密連結著藝術家的日常生活。


主持人張韻婷老師則點出日常元素在藝術史上的角色變化,一方面回應論壇主題,一方面也發現了三位講者在不同面向的創作所巧妙形成的有趣循環。重點在於如何透過藝術,折返回日常,而非與日常生活形成斷裂,即本次雙年展所意指的「越是超日常,越是回到日常」。